【抑鬱症】青春期自殘未必是情緒起伏 精神科醫生:或患青少年抑鬱症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0/10 13:06

分享:

分享:

青少年抑鬱問題要重視。

在會診期間,筆者偶然會遇上一些無助的家長,他們感到非常沮喪和無所適從,因為他們青春期的子女出現自殘或傷害自己的現象,他們不明白為何子女重複做出自殘行為,例如鎅手或服食過量藥物,或許其背後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子女患有青少年抑鬱症。

青春期是一個獨特的發展時期,現今的青少年比過去面對更大的壓力,除了青春期的生理變化,還有學業成績、朋輩壓力、社交媒體等,這大大影響青少年的情緒波幅。除了外在壓力,其他因素包括家族遺傳、腦內的傳送物失調或一些童年創傷。根據世衛的估計,有六分之一的人口處於10-19歲這個年齡群組,而有1.1% 的10-14歲青少年和2.8% 的15-19歲青少年會出現抑鬱症。

青少年抑鬱症 (Teen Depression) 並不是普通的情緒起伏,他確實是一個精神疾病,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思想、情緒和行為,另一方面,也能夠影響上課、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動,因此患者必須接受正統的治療。假如青少年抑鬱症沒有跟進或治理,其情況可以逐漸惡化,最終出現自殺念頭或自殘行為,換言之,自殺與抑鬱症是息息相關。如果青少年抑鬱症問題得不到解決,抑鬱情況會一直伸延到成年期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治療方面,除了要找專業人士評估自殘或自殺的風險,其實也要評估這些青少年背後抑鬱症的嚴重程度,世衛數據指出自殺是15-19歲青少年的第四大死因,這數字反映部份自殺而死亡的青少年,可能是由於背後的青少年抑鬱症並沒有醫治或沒有治理好。治療青少年抑鬱症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(如認知行為治療),患者也可以因應其壓力來源,而揀選合適的心理治療,例如選用家庭治療來處理原生家庭問題,選用人際關係治療來處理人事上的問題 或心理分析來處理童年創傷等。

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如戴上有色眼鏡,看到眼前的事物都是負面和悲觀,可喜的是,抑鬱症是能根治的,因此家長和青少年患者不應採取避而不談的鴕鳥政策,相反更應主動出擊尋求醫治抑鬱症的方法。病向淺中醫,越早求醫,患者就越早康復!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:https://bit.ly/3ClEy1R

文章獲林震醫生授權轉載,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。

撰文 : 林震 精神科醫生